在长沙郊野,隐藏着一个古意盎然的小镇
(资料图)
北山,一个意象略感苍凉的名字。然而它并不是《诗经·小雅》里的北山,它是长沙城以北的那片延绵峰岭。对北山的田野考察,我们一直在断续间进行,从前年夏天开始,已持续接近一年半的时间。
此次,我们从长沙城区出发,沿中青路一路北行。不过几公里的路程,地貌就开始变得明显不同,此处丘陵起伏,山势也见雏形,相比于长沙南部,这里开发程度一直较低,因此也保留了相对原始的地理风貌。山势最高处,是明月山,其余多为丘陵。丘陵起伏间,是北山的田野。田野之上,古意幽然。与北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苍凉不同,南方田野的古迹,多带有浓厚的生命气息,它们散落在田间、河边或山坡之上,隐秘不语,常绿的林木和杂草遮挡着它们的面容,常常令人无从寻觅,而一旦发现,却又让人倍感欣喜。作为南方丘陵小镇的北山,有着全长沙县最为密集的文物点,据统计多达三十一处。它们谦卑、朴素,却常让我们动容。
作家王跃文曾说:儒与隐,恰是北山气质。
遗迹所现,正是北山的文化气质之美。古桥,宗祠,庙宇,石刻,看似没有太多关联的它们,构建了一个乡野曾经的文化体系。在路过一座拱桥时,摄影师问起这座桥的年代,同行的当地文化专家说大概一百多年,只有这样短的时间,听起来似乎并不让人感到惊喜,然而就是这一百年,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告别了旧时代的生活方式后,传统中那些曾经美好的事物也大多随波逐流而去,时间隐藏了过往,植被覆盖了古迹,这难免让人感到有些惋惜,历史奔流如滚滚长江东逝水,却并不妨碍我们回首曾经乡野里袅袅升起的一缕炊烟。
曾经的乡村是什么模样?大概在城市周边已很难看到,而曾经的乡村文化图景,在大多数现代人眼中,更是早已成为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很多史学家认为,思想研究必须分为两条脉络,一条为上层思想,一条为民间思想。散落在田野中的各种遗迹,如祠堂、古桥、庙宇,石刻,它们背后呈现的正是曾经的民间信仰、宗族流传、教育体系、建筑风貌等等诸多文化元素,它们的存在,让我们得以还原出一个失落的乡村文明图景。
文字|常立军 方远亲 熊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