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府珍宝到公共文化产品 400年来这件国宝经历了啥
肃府淳化阁帖石刻现存甘肃省博物馆。明代刻,清代、民国补刻。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给其第十四子肃庄王朱楧赐宋本《淳化阁帖》一部,秘藏肃府内库。万历四十三年(1615),肃宪王朱绅尧命温如玉、张应召摹帖上石;至天启元年(1621),末代肃王识鋐完成,共刻石144块,名为“肃邸淳化阁帖刻石”,藏于肃府东书园遵训阁。——引自《甘肃省志•文物志》
(相关资料图)
1935年拍摄之兰州府文庙尊经阁内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拓印现场 引自《西北揽胜》
肃府本《淳化阁帖》是目前国内现存《淳化阁帖》中,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刻石,系国宝级文物。自天启元年(1621)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竣工至今,已然四百年有余。
适值第28个世界读书日,回顾肃府本《淳化阁帖》四百年传承简史,对于品味书香、弘扬文化亦有温故知新之效。
01
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身世坎坷。
据林健《肃府本〈淳化阁帖〉的价值与鉴别》和王菊《明拓肃府本〈淳化阁帖〉论略》等专文考证,明末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多毁缺,清顺治十一年(1654)补刻四十余版。清康熙十四年(1675),陕西提督王辅臣呼应吴三桂反清起事,其部攻陷兰州,曾以部分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充为马槽;后清军攻城甚急,叛军欲毁帖石为炮子,幸赖有识之士极力劝阻挽救方免遭战火荼毒。战后,兰州府儒学所辖之修学社,承担了保管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的职责。乾隆《皋兰县志》卷七《学校》有载:“府文庙文昌阁下藏淳化帖石一百四十一块”。
清民鼎革,儒学裁撤,地方乡贤刘尔炘等将原修学社倡改为尊孔社,负责修缮兰州府文庙、保管祭孔礼器和保存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1918年,刘尔炘等倡设全陇希社,由董事会推举主管1人,由地方公款项下筹拨一万元置办房产,以每年房租收益扶助地方教育事业。国民军入甘后,全陇希社社址迁入兰州府文庙。民国《甘肃通志稿》卷一百十二《金石》有载:“肃藩摹刻淳化帖,在皋兰县儒学署……肃藩所摹在各刻中向称杰出,海内谓之肃本,今原石尚存,归于文社保管之。”
1940年,由全陇希社倡议,兰州“八社”共同成立董事会,推举张维为董事长,依托尊孔社、全陇希社管理的兰州府文庙,创办私立志果中学(今兰州二中前身)。据邓明《兰州志果中学旧事》一文回忆,时任尊孔社主管和志果中学校长的赵元贞先生,非常重视包括文庙古迹保护,因大成殿东西两侧有康熙帝和乾隆帝御书碑刻多通,尊经阁内收藏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故订立校规,禁止学生在大成殿和尊经阁嬉戏,违者重罚。在兰州“八社”的鼎力襄助和志果中学历代师生呵护下,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得以妥善保管。
02
肃府本《淳化阁帖》拓本以明拓最为珍贵。
清人陈奕禧曰:“初拓用太史纸、程君房墨,人间难得。石工间有私购出者,值五十千。”为了满足各界人士对于肃府本《淳化阁帖》拓本的需求,民国初年,由尊孔社出资拓印,交由陇右乐善书局代销。陇右乐善书局之创设,系刘尔炘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发起捐款,至清宣统三年(1911)募得本金及利息一万两,地址设在兰州贡元巷求古书院。据地方志记载,陇右乐善书局订有章程11章14条,主要设备为铅印对开印刷机1台,印行书籍多系刘尔忻著作,兼及《少儿语摘抄说意》《小学弦歌节抄》《陇右轶事集》等。
曾经承担拓印销售肃府本《淳化阁帖》工作的兰州“八社”之一的陇右乐善书局之章 引自《兰州市房地产志》
早在20世纪20年代,肃府本《淳化阁帖》拓本已经是兰州城内比较流行的特色文创产品抑或旅游纪念品。据陈万里《西行日记》载,1925年4月,陈万里一行西去途中停驻兰州,“拓碑者送来拓片多种,明肃藩所刻淳化阁帖,每部三两”;陈万里遂购买数部,“分赠太原西安诸友”。及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保存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的兰州府文庙,更成为热门“打卡地”。尊孔社、全陇希社等社团经常要承担公务接待任务。1935年5月2日,国民党元老邵元冲一行参观兰州府文庙,据高良佐《西北随轺记》(建国月刊社1936年版)载:“(文庙)中贮肃藩摹刻淳化阁帖,石共一百四十一方,曾被驻军所毁,裂痕甚多,现省府极力保存,拟移建之。”李孤帆《西行杂记》(开明书店1942年版)亦载:“肃王识宏,性好诗文,尤精书画。将明太祖所颁的宋拓淳化阁帖,招致一般儒者,选辑勾勒,镌石一百四十一方,现存兰州文庙,尚为世人所称道,可知他对於文化的贡献。” 中央社记者丁履进在1940年的报道中,更将肃府本《淳化阁帖》视为抗战时期兰州的一张最亮的文化名片:“明朝肃王的藩邸就在这里,现在省政府就是当年的肃王府,最有名的淳化阁帖,就是肃王府里的东西。”
03
由于尊孔社、全陇希社等社团直接负责管护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得地利之便,它们拓印的肃府本《淳化阁帖》“血统纯正”,被书法爱好者和收藏者视为品质保证。拓印肃府本《淳化阁帖》因之成为尊孔社、全陇希社等社团的日常工作和公益性收入来源之一。
邵元冲主编的西北考察影集《西北揽胜》中,曾留下了拍摄于1935年的兰州府文庙尊经阁内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拓印场面的原始影像。从老照片来看,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上都盖着纸,这是什么情况?原来,碑刻拓印通常包括清洗、湿纸、上纸、着墨四道工序,从当时拍摄的照片来看,兰州府文庙尊经阁内的《淳化阁帖》刻石上,均覆盖着雪白的宣纸,已然完成了“上纸”工序,可见当年尊孔社、全陇希社拓印肃府本《淳化阁帖》属于常态化操作,随时可以接单出货。
如前所述,抗战时期的兰州,肃府本《淳化阁帖》知名度甚高,但其明清旧拓坊间已不易寻,据丁履进《西兰之间》(中央通讯社西安分社1940年版)记载,当时兰州市面流布的肃府本《淳化阁帖》拓本,“由全陇希社翻刻的很多,每部售价十元。”抗战时期,因日机轰炸,校方将帖石“坚壁清野”埋于院中,拓印工作停顿。因此,全面抗战爆发前由尊孔社、全陇希社等社团拓印的肃府本《淳化阁帖》随之“洛阳纸贵”亦不足为奇。
04
肃府本《淳化阁帖》的保存、拓印和流布,与兰州“八社”颇有渊源。兰州“八社”溯源可至清代康乾年间,发轫于皋兰兴文社、兰州修学社;清末由刘尔炘接手办理后,陆续又有尊孔社、陇右乐善书局、全陇希社、丰黎义仓、五泉图书馆、陇右实业社、同仁局等社团之设;据1946年兰州市政府登记备案信息显示,“八社”中的兴文社、实业社、修学社、丰黎义仓、乐善书局、同仁局、全陇希社在抗战胜利后仍然存在。肃府本《淳化阁帖》的保存与流布,与历史上的兰州“八社”渊源深厚、故事颇多,特别是其中的修学社、尊孔社、全陇希社、乐善书局等社团,更是在肃府本《淳化阁帖》保护传承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肃府本《淳化阁帖》与兰州“八社”的故事,堪称兰州地方乡贤文化之代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2年成立后,即选定兰州曹家厅志果中学内院为办公地点,与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毗邻而居。这既意味着管护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的文化道统,悄然由兰州“八社”转移至新中国文物行政部门,也体现了新政府对于兰州“八社”长期以来守护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成绩的某种肯定。
20世纪60年代中期,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移交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各种版本的肃府本《淳化阁帖》随之出版发行,获得书法爱好者追捧。其代表者有:甘肃省博物馆与甘肃人民出版社合作编选出版之《淳化阁帖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明拓肃府本《淳化阁帖》上下册(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明肃府本《淳化阁帖》全十册(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肃府本《淳化阁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肃府本《淳化阁帖》(吉林文史出版社2021年版)等。
甘肃省博物馆藏明肃府本《淳化阁帖》拓本 引自《甘肃省文物志》
当代学者李正庚在《传播、印刷与淳化阁帖》一文中指出,《淳化阁帖》是宋以后书法学习之必备资料,被认为是获得魏晋笔法的当然范本;但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通过真迹扫描、原色印刷、局部放大、拆拼组合等手段,使得《淳化阁帖》高清复制品比原本真迹更加写实、更具吸引力;《淳化阁帖》传统意义层面的临摹和学习功能逐渐淡化,进而成为表征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文本符号。四百年来,从深藏王府秘不示人的珍宝到普及化的公共文化产品,肃府本《淳化阁帖》的传承故事既体现了一代代兰州人接力守护中华文明薪火的筚路蓝缕,更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文丨奔流新闻特约撰稿 史勇
(奔流新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