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评语_语文教案
1、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 教学目标:
3、 1.指导学生区分并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反复后两个不同的结尾,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 2.通过创编《春晓》,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5、 3.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6、 教学重点:
7、 学习歌谱。
8、 教学难点:
9、 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10、 教材分析:
11、 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的“墙”字,用了切分节奏,在以mi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 fa,强调了第一个字的语气,使音乐显得有生气。第二乐句在节奏上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保持了旋律进行的统一。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同前一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乐句把情绪推向了**,表现了梅花的坚强性格。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结束在主音上。第二乐段又反复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12、 教学过程:
13、 一、导入新课
14、 1.《梅花》欣赏,(从形状、种类、香味、特性等方面加以介绍)导入新课教学。
15、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如:毛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梅花》,就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王安石的诗《梅花》。
16、 2.教师出示王安石的诗《梅花》图片,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17、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的另一面。
18、 教学要求: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老师朗诵王安石的诗《梅花》,同学们对梅花有了初步的了解。
19、 二、《梅花》歌曲学习
20、 1.初次聆听歌曲《梅花》范唱。
21、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22、 2.教师再一次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23、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24、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5、 (2)歌曲从什么地方反复?请举手表示。反复后的结尾是否一样?
26、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歌曲录音范唱,并在反复处举手表示。
27、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歌曲表现的内容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反复后的结尾不一样。
28、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寒冷的冬天,别的花都凋谢了,只有在院墙边上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绽开,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白雪,忽然闻到淡淡的清香,原来是严寒中开放的白色的梅花。
29、 3.学习歌谱。
30、 (1)在学习歌谱前,先复习切分节奏,学生一起拍击X X X 。
31、 再学习 切分节奏,和老师一起拍击。
32、 (2)学生分组演唱歌谱,教师提示难点。
33、 ① 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出现的 并加以区分不要唱混。
34、 ② 要唱准反复后的两个不同的结尾,不要混淆。
35、 (3)学生分组演唱,针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纠正。
36、 (4)全班一起唱歌谱。
37、 4. 歌词学习。
38、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9、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歌词学习中出现的难字,指导他们读准多音字“为”。
40、 (3)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41、 (4)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2、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43、 5.学唱歌曲。
44、 (1)聆听《梅花》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45、 (2)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教师的口形,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学唱歌词。
46、 (3)学生演唱歌曲,教师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唱歌词。
47、 (4)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梅花》。
48、 (5)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49、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唱好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50、 6.歌曲处理。
51、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中第一乐句的“墙”字,虽然作者把它放到了强拍上,强调了这个字的语气,但我们在演唱时不要唱得过强。反复后的结尾要唱得渐慢渐弱,好像梅花的香味永远都飘散不掉。
52、 7. 设计演唱形式。
53、 (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54、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55、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56、 8.听伴奏演唱歌曲《梅花》伴奏。
57、 三、集体创编《春晓》
58、 1.聆听音乐《春晓》。
59、 2.全体同学一起视唱曲谱。
60、 3.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中的几个片段旋律排序连成歌曲《春晓》。
61、 4.随小组进行展示。(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价。)
62、 5.试着让学生即兴创编歌曲《春晓》。
63、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
64、 四、交流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
65、 1.教师介绍梅花的艺术作品。如:陆游的《咏梅》、王冕的《素梅》等。
66、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相互交流学习。
67、 五、课堂小结
68、 通过学习《梅花》这首歌曲,我们从中了解到梅花高洁、端庄、典雅的形象和它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性。希望同学们能像梅花那样,立志奋发,做一个坚强的人。
69、 教学目标:
70、 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9个汉字。
71、 能用喜欢的方法去识字,并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72、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73、 教学重点:
74、 能用喜欢的方法在阅读中识字。
75、 教学准备:
76、 搜集有关树的资料,生字卡片。
77、 第一课时
78、 一、导入
79、 探讨。谈论话题“有关树的知识”。通过同学们的谈论,不难看出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这节课我们便来学习一篇关于植树方面的课文。
80、 二、新课
81、 (一)自学
82、 初步感知,阅读中自主识字。
83、 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会。
84、 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85、 (二)识字
86、 多种方式识字。
87、 同桌相互交流,把熟字与不熟的字进行分类。
88、 认读生字、词。不熟的字再认。
89、 同桌相互考查认字情况。
90、 (三)交流
91、 整体感知课文。
92、 练读,读准字音。
93、 小组内合作,选出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94、 (四)诵读
95、 读中悟,悟中读。
96、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用不同方式读文。
97、 (五)评价
98、 全方位评价。
99、 在小组合作读文时,组内成员相互评价。
100、 在全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进行评价。
101、 (六)写字
102、 自学易学的生字。
103、 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104、 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如“植、扛、培、队、齐”。同桌交流学习。
105、 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练写生字。
106、 (七)练习
107、 组词,看谁组得多。
108、 植树()树()树
109、 树叶树()树()
110、 读一读、背一背《咏柳》。
111、 第二课时
112、 (一)交流
113、 读中悟,悟中读。
114、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15、 把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经同桌听。
116、 谁能把描写“春天”的那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117、 画出小树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118、 谁来读读“少先队员是如何种树”那一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119、 读第5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植树。
120、 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21、 (二)写字
122、 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23、 认读剩余的难字并扩词。
124、 “向困难挑战”:看看谁能学会这些难字。
125、 重点指导:场的右半部是,荒中间部分是亡。葱中间的点不要丢掉。
126、 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127、 (三)练习
128、 照样子写一写。
129、 我们和老师一起去种树。
130、 我们和一起去。
131、 我和小树是好朋友。
132、 我和是。
133、 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
134、 讨论:说说树的作用。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
135、 教学目标:
136、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137、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138、 (3)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139、 重点:
140、 (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141、 (2)联想的作用
142、 教具安排:
143、 (1)龙舟赛的相关图片(2)投影片(3)朗读磁带
144、 教时:一教时
145、 一、课前导入:
146、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老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
147、 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
148、 (五月初五)
149、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请知道的自告奋勇站起来告诉你的同学。
150、 (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
151、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包粽子的用意吗?
152、 (纪念屈原)
153、 【归纳】: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154、 刚才我提到了龙舟赛,大家看到过吗?我们这里有这个习俗吗?
155、 (有)
156、 【归纳】:我们这里在水乡河面宽阔的地方有这项活动。
157、 那么请看到过龙舟竞赛场面的同学请举手,包括当现场观看过的,也可以包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的。
158、 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看时或看后的感受。
159、 (热烈、紧张、刺激,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
160、 【归纳】:好的。如果没有看到过的,请跟我一起来看看龙舟赛的精彩画面。
161、 展示图片:(网上下载的图片:搜狐体育频道图片库。连贯播放)
162、 老师从旁解释:龙舟,龙头龙尾身狭长。船手一般有8-20个,持桨坐在两侧,船头有鼓手。比赛时船手随锣鼓声的节奏,合力划桨,冲向终点。看,河面上是龙舟一片如出水蛟龙,船手们你争我赶,奋力拼搏,鼓手们则指挥若定,两岸的观众更是呐喊助威,蔚为壮观。
163、 【归纳】看过之后,我们确实能感受到龙舟赛的热闹与欢腾、紧张激烈。
164、 二、正文引入:
165、 好了,光谈我们这里的端午节和龙舟赛了,忘了正事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现代作家沈从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们那里的端午日风俗是怎么样的?同时也领略一下那里的茶峒人是怎么过他们的端午日的。(板书:端午日沈从文)
166、 先请同学们一起静下心来,走进茶峒人的端午日,感受一下那里的节日气氛。在听朗读时思考一下:(投影片1)
167、 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168、 与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否相同或相近?
169、 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170、 (播放课文朗诵磁带)
171、 检查预习情况,正音辨形:(投影片2)
172、 茶峒擂鼓呐喊调理
173、 不拘泅水戍军蘸酒
174、 请位同学来读一遍,适当纠正。
175、 好的,接下来请同学先相互讨论一下刚才的问题(投影片1)
176、 然后起来来告诉其他同学。
177、 第一问: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178、 (归纳:①穿新衣。②用雄黄蘸酒画王字。③吃鱼吃肉。④赛龙舟。)
179、 第二问:相近的是有用雄黄涂在额头,但他们写“王”字,还有就是赛龙舟啦。
180、 第三问: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81、 (归纳:龙舟竞赛,竞追鸭子)(板书)
182、 理由呢?
183、 (要求简洁表达就行,老师归纳:热闹,有趣等,并适当板书)
184、 三、精品细节:
185、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味一下作者笔下龙舟赛的场面。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一场面的。到底好在何处,会如此吸引你们的?
186、 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187、 (读时及时纠正读错或破句之处)
188、 请先相互讨论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
189、 【归纳】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板书)
190、 请找出来:(投影片3)
191、 桨手----持、划
192、 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
193、 锣鼓手----敲打调理
194、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板书)
195、 再请同学们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196、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197、 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
198、 【归纳】联想。两者相似点在:(板书)
199、 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200、 作用是什么,请位同学来归纳一下好不好?
201、 (归纳: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板书)
202、 刚才说了,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并想通过这种联想来突出龙舟赛的热闹欢腾。这在描写角度上说应该是什么?
203、 侧面描写。
204、 【归纳】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板书)
205、 【练习】:请你们开动一下你们的脑筋,也来试着联想一下,假如你处在这样的场合,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之中,耳朵里充满了呐喊之声,你会联想到什么?
206、 相互讨论两至三分钟,然后口头交流一下。
207、 (归纳:运动场,足球比赛,大型歌舞演唱会,激烈的战斗场面)
208、 那么,能不能从文中再找出能突出龙舟赛热闹欢腾场面的侧面描写的内容啦?除了龙舟赛的船手们,最热闹的应该是谁呀?
209、 【归纳】看比赛的人们:“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210、 不讲等级,不论老少,倾家出去,全城出击,争睹龙舟竞赛,这一切的一切,都透露出了龙舟赛的热烈欢腾)
211、 老师看到这里,就要瞎想啦: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212、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唉,奖品并不算丰厚呀!)
213、 是不是获胜的龙舟上的所有的船手都有呀?
214、 (不是,“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215、 那他们图个啥?
216、 (欢乐、热闹)
217、 【归纳】体现出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
218、 其实,在我们的校运会上,不管是参赛的选手也,啦啦队也好,尽管得到了奖品算不了什么,啦啦队不用说了也奖品也没有。但大家图的就是能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对不对。同时,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你们说是不是?(板书)
219、 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也该休息休息啦,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
220、 (竞追鸭子)
221、 目的是什么?
222、 (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
223、 我们一齐来把这节读一遍。
224、 既然是余兴节目,作者也懒得动脑筋啦,两三笔就略带过了。对于竞追鸭子,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就对这热闹有趣的场面作了概括。(板书)
225、 但我在这里要难为各位同学啦。如果你当时也在边上的话,请你用50到100字描写一下你想象中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或者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些什么方法?
226、 (提示:穷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
227、 (要求三至五分钟内完成,然后交流:抽两三个同学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学生作品可实物投影)
228、 四、归纳要点:
229、 上面,我们一齐随着沈从文去茶峒参观了他们的端午日风情。感受到了那里节日欢腾热闹的气氛。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真是不虚此行!
230、 (归纳总结,整理板书,提示要点:
231、 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象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232、 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有关龙舟赛的另外几幅图片。相信你们会有与刚才欣赏图片时不同的感受的。
233、 【结束授课】
234、 五、课外练习:
235、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家乡的中秋节有什么样的风俗呀?
236、 老师请你们试着回忆一下中秋节那一天,特别是那个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过的。请把你回忆到的事情甚至是点滴用文字写下来,尽量能抓住重点,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中秋节的氛围给突现出来。
237、 附板书设计
238、 端午日沈从文
239、 描写(正面)热烈欢腾
240、 龙舟竞赛详紧张激烈
241、 联想(侧面)团结合作奋力拼搏
242、 竞追鸭子(想象)略
243、 第五单元
244、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45、 【设计理念】
246、 古诗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47、 【教学目标】
248、 能正确认读9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49、 有感情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50、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51、 【教学重点】
252、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53、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54、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配画、有文字的资料。
255、 【教学时间】2课时。
256、 【教学流程】
257、 第 一 课 时
258、 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259、 谈话激趣:
260、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不少大诗人的名字吧,你能说出几个?能把他们介绍给大家吗?(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杜甫,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两首》分别是李白、杜甫所写的名篇佳作。
261、 揭题: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
262、 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263、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264、 (1)导语: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指导停顿。
265、 (2)以多种形式读这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266、 请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67、 (3)反馈:
268、 检查生字:
269、 a、学生运用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270、 .b、全班交流识字的好方法:说一说你记住那个字了,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忆生字。如:在生活中识字,炉,火炉,冬天家里要生火炉。可用猜字谜,比较法,熟字换偏旁,加一加或减一减等来记等。
271、 c、开火车读词语(多媒体出示生字,摘星星游戏)
272、 ·个读诗歌,要求读好节奏
273、 望/庐山瀑布
274、 李白
275、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76、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77、 ②请学生说诗的大意,疏通全文。
278、 [设计意图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2.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自主识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79、 ③读了这首诗,你读仿佛看到了什么?
280、 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281、 (1)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82、 教学目标:
283、 自主认识生字3个“倏、瘸、截”。积累词语4个“凄惨、拦截、机警、不约而同”。
284、 联系语境,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形容马鹿叫声的词语和表示“看”的四个词语。
285、 体会马鹿的情绪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86、 继续从解题入手,抓课文重点,深入学习。
287、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无私而伟大的母爱。
288、 重点难点:
289、 积累并理解形容马鹿叫声的词语。
290、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马鹿的叫声、动作、眼神所表达的感情,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291、 教学工具:
292、 多媒体工具
293、 教学过程:
294、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295、 师: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情”了。人有情,就连大自然中的动物也有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充满真情的课文。
296、 板书课题:马鹿有情
297、 指名读,齐读
298、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99、 师:马鹿有什么情呢?让我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马鹿有什么情?从哪里看出?
300、 生按要求读课文。
301、 交流
302、 说明:
303、 开放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发展个性、发展思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
304、 发展创设条件。
305、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306、 师:课文中还有许多描写马鹿叫声的语句,让我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并用直线划下来。
307、 生按要求默读课文,划句。
308、 交流
309、 板书:凄惨
310、 低沉
311、 大声 叫
312、 柔和
313、 欢快
314、 指名读
315、 师:不同的叫声表达着不同的情感,让我们共同走进老爷岭,研究它们的叫声吧!
316、 师:联系上下文想想马鹿为什么这样叫?
317、 交流
318、 (1)凄惨的鸣叫
319、 师随机引读第3节。(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320、 同桌配合读
321、 (2)低沉的叫声
322、 大声地叫着
323、 出示第6节。(齐读)
324、 交流
325、 随机交流:马鹿向前走了几步,停下脚步,他可能在想:……
326、 马鹿回头用期盼的目光望着我,好像在说:……
327、 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328、 说明:
329、 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真切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激起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
330、 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与书本之间达到了情感的交流,产生了思维碰撞,朗读的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331、 师引读9-11节。
332、 师:叫声引起了猎人们的注意,他们赶忙跑到老柞树下观察……
333、 师:此时大马鹿的叫声是——(柔和的)
334、 为什么?
335、 小马鹿呢?
336、 说明:
337、 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如:引导学生看图;声情并茂的范读;换位思考、拓展想象……)让学生灵活扮演角色,随机进入课文,通过角色转换,促进心理揣摩、情感体验,从而变旁观者为当事人,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课文、与文中人物的情感差、心理差,以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实地感受,真情地感悟。
338、 四、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339、 师:大马鹿和小马鹿终于相聚了,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40、 出示填空:
341、 大马鹿和小马鹿终于相聚了, 。
342、 同桌互说,指名说。
343、 说明: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展开想象,丰富学生语言的同时培养了语感。
344、 出示:“我们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345、 师:句中的“这种场面”指的是什么场面?
346、 生答
347、 师小结。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